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景点攻略 > 崇圣寺三塔:穿越千年的梵唱
崇圣寺三塔:穿越千年的梵唱
大理旅游集散中心(集团)有限公司 / 2017-04-17

 

崇圣寺三塔:穿越千年的梵唱

你知道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景,是否也知道大理自古就被称为“妙香佛国”?“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这便是曾经佛教盛行的大理国的真实写照。而在大理国二十二位皇帝中,曾有九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世界佛教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而崇圣寺更是由此而名声大震。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崇圣寺在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这是因为当时的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盛行。

崇圣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塔了,故而崇圣寺也被称为“三塔寺”。还未进入崇圣寺,远远地就能看到三座佛塔屹立在苍山脚下,十分宏伟壮观。而当你真正站在三塔面前时,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穿越千年的梵唱,那一刻天地之间似乎再也装不下什么烦恼了。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千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唐塔之一。主塔南北有两小塔,为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均为10层,各高42.4米,是五代大理国时期所建。三塔有着不同于其他佛塔的特点:塔层都为偶数层,而内地多为奇数层。这样的佛塔在国内的佛塔中十分罕见。三塔历经千年而不倒,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可谓是一个奇迹。

 

三塔不仅在建筑上独具特色,同时它在人文历史方面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977年在维修过程中,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这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为研究南诏、大理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圣寺经强烈大地震和经历战乱与浩劫毁于晚清,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世界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规模之宏大,堪称现代佛教寺院的典范。




来源:大理旅游集散中心(集团)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