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资讯 > 人,“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人,“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大理日报 国家旅游局 / 2017-05-08

德国德累斯顿——格兰德勒和她的宣传队  

        正值复活节假期,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老城区里游客络绎不绝。在申培尔歌剧院广场前,人们纷纷被一辆精心“打扮”的出租车吸引。出租车两侧插着中德两国小国旗,顶上竖着中德双语写就的“丝绸之路”标语,车身后同样贴有双语标注的“中国梦”宣传,车门上还挂着一面“一带一路”的旗帜——全部都是鲜明的中国红。
       车主是55岁的比吉塔·格兰德勒,出生于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她开出租车十多年了。对常年开夜班车的格兰德勒来说,白天本该是休息时间。不过,打今年3月起,她利用白天时间,主动承担起了“一带一路”义务宣传员的工作。
       格兰德勒告诉本报记者:“今年3月,我在《北京周报》德文版上读到了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的一篇访谈。我很认同他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它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基础设施现代化、更多就业和经济繁荣。应该让更多德国民众了解到这一倡议。”
       格兰德勒决定在白天将出租车改造成“一带一路”宣传车,停在闹市区,分发自制的“一带一路”宣传手册,告诉市民“一带一路”是什么,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如果不积极参与会错过什么。没有人会中文,她就通过在线翻译,把相关的中文放大打印,“依葫芦画瓢”地裁剪出来,做成宣传标语,竟然写得有模有样。在格兰德勒的影响下,她的丈夫也参与其中,此后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宣传队伍,有出租车司机,也有面包师。格兰德勒将这个10人左右的小队,亲切地称为“一带一路”大家庭。
       得益于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点,格兰德勒总爱跟天南海北的乘客聊几句。“2013年,我问一名中国乘客可不可以谈谈‘一带一路’,对方说,这是政府层面才关心的大问题。如今,我用不标准的中文念出‘一带一路’,中国乘客都会说,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惠及世界的重要倡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这一点,格兰德勒从乘客身上就能体会到。“去年,一名弗莱堡大学的德国女学生告诉我,她一定要让未来的子女学习中文,因为中国未来在科学界的领军潜能不容忽视。”然而当谈到“一带一路”时,德国乘客的普及度远不及中国乘客。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就曾提出,欧洲和中国作为‘相隔遥远的民族,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格兰德勒表示,尽管德国媒体没少提“一带一路”,但大多是就概念谈概念,很少踏踏实实地将“一带一路”和民众的关联说清楚。
        真正让格兰德勒深有启发的,是在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偶然看到的一座展览模型。展示动静脉血管系统的人体模型,和1990年贯通的第二欧亚大陆桥路线图并列摆放。“展览说明很有意思,‘满身的血管系统是保障人体生机活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欧亚大陆桥等铁路运输线则是保障沿线地区经济活力的血管系统。’”格兰德勒突然明白了“一带一路”对德国的重要意义。“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生质量。如果德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必定会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扩建。”“顿悟”的格兰德勒想通过自己的“一带一路”宣传车,将感悟分享给更多的普通民众。
        在一旁帮忙分发传单的卡西亚·克鲁茨科夫斯基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的发展有目共睹。“中国让几亿人口摆脱贫困,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这点。”她表示,德国应该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与沿线国家互利、互助,实现“共赢”,为人类未来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萨曼“脱贫”记

        深棕色皮肤,浓眉大眼,身材魁梧,一米八的个子,笑起来露出整齐的洁白牙齿,稍显腼腆,沉默寡言,这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车队队长萨曼给我的最初印象。
        在椰林的掩映下,一条宽几十米的路基从农田中间向远方的热带雨林延伸,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惊起了正在农田里觅食的成群白鹤。农田与椰林交会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座大型公路施工设备。
        萨曼住在汉班托塔港一个名为阿姆巴兰托塔的小村子,距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有几十公里。萨曼有两个儿子,一个5岁上幼儿园,一个刚满1岁。提起儿子,穿着中国建筑工装的萨曼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
        萨曼曾在科伦坡做过临时工,开过出租车,当时月收入1500—2000斯里兰卡卢比(1美元约合148斯卢比)。因修建高速公路回到老家当上了建筑工地司机,因为技术过硬,很快升任车队队长。谈起中国公司给他带来的改变,萨曼笑得合不上嘴。萨曼一家开销不小,房贷、孩子学费、柴米油盐、种子化肥、水电费、奶粉钱……虽有几亩薄田,依然收不抵支。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张晓富告诉本报记者,刚来斯里兰卡不久,有一次让萨曼陪他一起在超市买东西,顺便让他也给家里买些东西。张晓富原以为他会给孩子买些糖果,但萨曼买的却是洗衣粉和食用油。来到萨曼家他有些吃惊,怎么也没想到困难到如此地步:房子就是一个空壳,没有门,没有窗户,房间里除了基本的炊具和一张床外,再无其他。“家徒四壁”,张晓富感慨地说出这四个字,感觉不可思议。
        去年7月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一带一路”给这颗印度洋明珠带来了活力和希望,改变的不仅是斯里兰卡国家的面貌,对民众的改变更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从项目筹备到开工,萨曼就一直跟着项目做事,近两年时间里,萨曼一家发生巨大变化。
        萨曼告诉本报记者,他家房屋已经重新粉刷了一遍,最近装上了窗框。家里还购买了一套厨具,做饭能用电了,有了电视,孩子奶粉也有了保障。自己最近还分期付款买了一台二手摩托车,上班方便多了。张晓富还送给了他一部手机。问及变化的原因,萨曼又笑了起来,半天才憋出一句:“就是来中国公司上班,让我生活奔向小康。”现在萨曼的月收入飙升到5万卢比,境况大为改观。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倡议,距离普通百姓确实有点遥远,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一带一路”倡议离沿线国家和百姓又那么近,近得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其温度。
        萨曼的微笑代表了斯里兰卡人对“一带一路”的欢迎和接受。在中国公司承建和融资的汉班托塔港和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受益的工人数千人。在汉班托塔港,接受记者采访的3位工人都买上了汽车,其中一位还换了新车。汉班托塔港、普特拉姆燃煤电站,这些地方10年前都是小渔村,现在都变成大港口和支撑斯里兰卡电力的大电站。
        目前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援助超过百亿美元,中国已累计在斯投资援建基础设施工程60多亿美元,包括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重点项目。在2015年国际贸易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2016年中斯双边贸易却逆势而上,达到4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易先良给记者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正是斯里兰卡国家的巨大发展。萨曼淳朴的笑,更给这种发展做了最生动的注脚。


巴基斯坦瓜达尔——纳西姆和他的“中国小学”  

        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地区,坐落着一所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小学。初到这所学校,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学校主教学楼上,迎风飘扬的两面硕大的中巴两国国旗,这便是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捐建的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小学。置身校内,琅琅书声整齐划一。走进教室,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去年9月,在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见证下,法曲尔小学正式移交启用。当谢里夫前往学校视察时,一名法曲尔小学的学生自豪地说:“我来自中国小学!”计划招生150人的法曲尔小学竟然吸引了349名适龄儿童前来报名上学,其火爆程度令人始料未及,当地民众对于中国援建的这所学校交口称赞,他们认为,这所学校充分体现了巴中两国人民崇高的传统友谊。
         法曲尔小学教师纳西姆·艾哈迈德是一名普通的瓜达尔青年,经过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港控与河南工业大学的携手努力,他已在河南工业大学学习了7个多月的汉语课程。
         适应了中国新环境的纳西姆非常喜欢郑州的气候,也对中国饮食赞叹有加,他还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对这一切他心存感激:“我非常珍惜到中国求学的宝贵机会,是‘一带一路’和巴中经济走廊建设改变了我的命运!”
         纳西姆与法曲尔小学,以及与中国结缘的故事还要从他的父亲——穆哈迈德的善举说起。占地面积约752平方米的法曲尔小学建筑用地正是由穆哈迈德老人无偿捐赠的。他是当地的一位普通农民,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他深知,学习知识对于未来一代孩子们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地区教育水平不佳,本地接受教育的人很少,我们的孩子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外出求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得知中国企业想要一些土地用于建设小学校的时候,我感到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能够为当地孩子们创造光明未来的良机。我很感谢中国为本地建设了一座很好的学校,这将长久地造福本地人民。”穆哈迈德的讲述令人动容。
         穆哈迈德的子女中,除了纳西姆远赴中国求学外,其余均在当地生活,其中还有一对儿女就读于法曲尔小学。目前,老人每周还要来学校看3次,在他眼中,这所学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纳西姆在中国完成相关语言课程学习后,将返回巴基斯坦参与当地建设。他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在中企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继续为建设家乡和推动巴中友谊作出贡献。纳西姆认为,是“一带一路”和巴中经济走廊建设为瓜达尔和巴基斯坦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巴方人民也对此寄予厚望。“对于未来,我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将继续与走廊建设保持紧密联系,我迫切希望能加入到瓜达尔长远发展的进程中,与中国建设者们携手绘就瓜达尔更加灿烂的明天!”

            来源:制图:沈亦伶 记者  冯雪珺 苑基荣 徐伟
 




来源:大理日报 国家旅游局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1号